下载APP

自考热线:   0851-85985067

距10月自考考试时间已经开始

距10月自考报名时间已经开始

考生服务:

  • 报名报考|
  • 考试安排|
  • 所在位置:贵州自考网 > 自考答案 > 正文

    全国2017年4月自考《公共政策》试题与答案

    2017-11-09 11:35:00   来源:贵州自考网    点击:   
       

      全国2017年4月自考《公共政策》试题与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C2、C3、A4、B5、D

      6、B7、B8、A9、C10、C

      11、A12、D13、C14、B15、C

      16、B17、C18、D19、B20、D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1、ACDE 22、ABDE 23、ABCDE 24、BCD 25、ADE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共20分)

      26、(1)研究的主体是学术取向的职业学问家;(1分)

      (2)研究活动关注的重点和研究范围是政策内容、政策过程和政党产出;(1分)

      (3)发现和验证政策与其主体和客体之间、与有关社会和自然环境诸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1分)

      (4)研究的目的或目标是构建政策理论,创设研究方法,推动学科发展;(1分)

      (5)对研究成果的社会反响的期待是获得学术界同僚的肯定。(1分)

      27、(1)交流信息和意见的需要;(1分)

      (2)交换资源的需要;(1分)

      (3)结盟的需要;(1分)

      (4)追逐权力的需要;(1分)

      (5)协调的需要。(1分)

      28、(1)社会分为有权的少数和无权的多数,统治人的少数不代表被统治者的多数;(1分)

      (2)为了保持稳定,避免发生革命,非精英上升到精英地位的过程必须缓慢而又不间断;(1分)

      (3)精英们在社会制度的基本准则和保持现代社会制度不变等方面意见一致,只是在很少一些问题上有分歧;(1分)

      (4)国家政策并不反映民众的要求,而只反映盛行于精英中的价值观;(1分)

      (5)相对来说,行动积极的精英受态度冷慕的民众的直接影响很少。(1分)

      29、所谓政策问题是指统治集团或社会大多数人感觉到现实中出现的某种情况与他们的利益、期望、价值和规范有相当严重的矛盾和冲突,进而通过团体或组织活动要求有关社会组织和政府采取行动加以解决,(1分),并被后者列入政策议程的社会或公共问题。(1分)

      政策问题的基本属性包括:

      (1)关联性与公共性;(1分)

      (2)客观性与主观性;(1分)

      (3)历史性与动态性。(1分)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0、关于政策执行的研究经历了三代发展路径。(1分)

      (1)第1代政策执行研究采取的是自上而下的研究路径。(1分)这一路径强调政策制定和政策执行的分立性,偏重政策执行实务与个案研究,主张政策是由上层通过集权、命令、控制来规划和制定的;(1分)然后,它们被转化成为各种具体化的指示,由下级部门的官员或职员来执行完成。(1分)

      (2)第二代政策执行研究采取的是自下而上的研究路径。(1分)这一路径强调政策制定者与执行者之间的互动,认为政策制定者的核心任务不是设定政策执行的架构,而是提供一个充分自主的空间,(1分)给予基层官僚或地方执行机关更多的自由裁量权,使其能够采取适当的措施,建立起一个适当政策执行 环境的政策执行过程。(1分)

      (3)第三代政策执行研究试图建立能够结合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路径的整合性概念架构。(1分)成功的政策执行一方面在于向前推进策略的运用,期望由政策制定者缜密规划政策工具与其他资源的运用,(1分)另一方面则必须采用向后推进策略,广泛掌握目标人群的诱因结构。(1分)

      31、(1)道德品质要求。(1分)政策分析师既要具备社会成员的一般道德,又要具备作为政治角色的职业道德。(1分)这种职业道德实质上就是责任和义务的表现,它要求政策分析师对国家和人民负责,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服务,实现目的性和责任性的统一。(1分)

      (2)行为规范要求。(1分)政策过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政策主体在决策和执行过程中都要依法行事,从实际出发,为政策目标的实现创造有利的条件。(1分)任何一个政策选择都要注意体现广大人民的利益并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1分)

      (3)价值判断要求。(1分)价值判断要以事实为依据,政策分析师要把机制和事实判断有机地统一起来,(1分)价值判断要以公共利益为重,政策是否具有权威性,是否具有规范和命令的功能,与其能否反映公共利益密切相关。(1分)价值判断还应是责、权、利的统一。(1分)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32、(1)确定政策目标应遵循的主要原则是:实事求是;(1分)面向未来;(1分)系统协调;(1分)明确具体;(1分)伦理考量。(1分)

      (2)B站上级主管部门的决定不符合如下应该遵循的原则:

      确定停售站台票的政策目标时没有考量到切实可行的问题,不符合实事求是的原则;(2分)没有考虑到政策执行后发生的变化或延续,不符合面向未来的原则;(2分)没有处理好多重政策目标的冲突,如遵守伦理目标和维护车站秩序目标的冲突,不符合系统协调原则;(2分)只考虑到老、弱、病、残、孕旅客的送站问题,没有考虑到这部分弱势群体的接站问题,既不符合明确具体原则,也不符合对弱势群体的伦理考量原则。(4分)

      33、(1)政策终结的方式有五种:

      政策废止;(1分)政策替代;(1分)政策分解;(1分)政策合并;(1分)政策缩减。(1分)

      (2)取消暂住证制度的意义有三点:

      ①有利于节省政策资源。暂住证制度已经被实践证明有诸多弊端,及时终结这项政策不仅可以减少人财物的无效消耗,而且可以把有限的资源配置到必要的领域。(3分)

      ②有利于提高政策绩效。暂住证制度执行到现在已经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应该得到终结。终结暂住证制度,实行居住证制度,标志着新的政策过程的开始。因此可以发挥新政策的效能,促进政策的新陈代谢,提高政策绩效。(3分)

      ③有利于促进政策优化。暂住证制度终结后,原来与之配套的政策执行人员和政策执行组织体系将得到优化,从而在总体上促进迁徙政策向更高层次的居住证制度发展。(4分)

      全国2017年4月自考《公共政策》试题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最早把“政策分析”作为学术术语提出的学者是

      A.洛克 B.科勒曼 C.林德布洛姆 D.梅伊克尔扎克

      2.在公共组织中,公共政策学研究对象的核心和重点是

      A.社会组织的决策行为 B.群众组织的决策行为

      C.政府组织的决策行为 D.事业单位的决策行为

      3.把公共政策界定为“对一个社会进行的权威性价值分配”的学者是

      A.伊斯顿 B.克鲁斯克 C.拉斯韦尔 D.邓恩

      4.政策工具成为一个学术概念和公共政策研究的重要论题始于

      A.20世纪70年代 B.20世纪80年代 C.20世纪90年代 D.本世纪初

      5.公共政策的利益分配功能的最终实现途径是

      A.政策反馈 B.利益输入 C.利益综合 D.政策执行

      6.在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政府和其他行为者围绕共同的、实际上是不断协商的信念和利益而结成的正式的和非正式的联系,指的是

      A.政策信息 B.政策网络 C.政策环境 D.政策过程

      7.在公共政策研究中,理性化被推向极 致,产生了理性主义分析方法,而这种方法导致了所谓“理性虐政”,是由于过于强调

      A.行为理性 B.工具理性 C.过程理性 D.价值理性

      8.衡量有关政策利弊优劣的指标是

      A.评估标准 B.评估效率 C.评估方法 D.评估环节

      9.采取游说、宣传、捐款等方式,争取政府将他们提出的公共问题列入议事日程。以这种方式提出公共问题的主体是

      A.政党组织 B.大众传媒 C.利益集团 D.咨询机构

      10.原有政策的终止和服务于同样政策目标的新政策的产生是政策接续中的

      A.部分终结 B.非线性接续 C.线性接续 D.政策分解

      11.政策设计的逻辑结构中,政策的联系机制构成包括规则、工具和

      A.假定 B.结果 C.过程 D.目标人群

      12.决策者对各个政策方案进行比较并选择一种最满意的方案,这种行为方式属于

      A.政策论证 B.政策采纳 C.政策探究 D.政策审议

      13.下级行政人员的执行行为是政策执行的

      A.被动行为 B.参与行为 C.主体行为 D.客体行为

      14.美国学者史密斯提出的政策执行理论模型是

      A.互适模型 B.过程模型 C.循环模型 D.博弈模型

      15.除了成本评估、需求评估、效益评估、过程评估、影响评估以外,公共政策评估的内容还有

      A.单一评估 B.复合评估 C.价值评估 D.外部评估

      16.对渐进主义模型的批评归结为一点,就是认为它在本质上具有显而易见的

      A.操作性 B.保守性 C.非连续性 D.非正式性

      17.公共政策调整的首要原则是

      A.渐进调适 B.理性主义 C.实事求是 D.追踪反馈

      18.政策制定过程的初始阶段是

      A.问题搜索 B.问题讨论 C.问题分析 D.问题认定

      19.政策评估中的公众热线电话投诉属于

      A.研究机构评估 B.公民评估 C.大众传媒评估 D.企业评估

      20.政策分析师的正确角色定位是

      A.作为公共决策者的驯服工具

      B.与公共决策者形成寄生的依赖关系

      C.作为公共决策者全知全能的指导者

      D.与公共决策者形成共生的合作关系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21.—手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常用的方法有

      A.无结构访谈法 B.内容分析法 C.非参与观察法 D.参与观察法 E.实地观察法

      22.依据政策内容的社会领域不同,公共政策可划分为

      A.政治政策 B.经济政策 C.创新政策 D.教育、科技、文化政策 E.社会政策

      23.外部政策监控机制的构成包括

      A.立法机关 B.司法机关 C.政党组织 D.公民和利益集团 E.大众传播媒介

      24.公共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条件有

      A.极少受到社会大众所察觉的问题

      B.事件或问题必须明朗而严重

      C.有政治权威领导人及专家学者的预测性发动

      D.有正常、民主和开放的察觉机制与过程

      E.存在社会制度和程序要求外的问题

      25.政策合法化的内容包括

      A.政策内容的合法化 B.政策制定的科学化 C.制定过程的公开化 D.决策程序的合法化 E.有关政策的法制化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26.简述政策研究的内涵。

      27.简述政策网络形成的主要原因。

      28.简述精英主义政策过程模型的基本命题。

      29.简述政策问题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0.试述政策执行研究的发展路径。

      31.试述政策分析师职业伦理的基本内容。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32.停售站台票引发强行闯站

      允许进站接送老、弱、病、残、孕旅客本来是火车站的正常管理之道。但在今年临近春节时,基于B人流如潮的局面,为了保证旅客安全,上级主管部门却决定B从某日起停售站台票;老、弱、病、残、孕等重点旅客的亲友可办理“爱心卡”进站送人,但不能进站接人;到站旅客可通过“小红帽”帮忙搬运行李。

      该规定执行的当日,出站口处等候了百余名接站者。其中一些人是来后才得知已停售站台票,无法进站接人。一些要接老人、孩子的接站者对此感到不满。甚至有四五名接站者不顾工作人员劝阻,硬性闯入车站接人,场面一度较为混乱。

      事后,B临时增设了工作人员免费代接服务。接站者须将所接乘客的车次、车厢号进行登记,然后联系在火车上的乘客,让其下车以后在车厢门口等候,车站则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将其接出。于是,车站又恢复了正常秩序。

      (1)简述确定政策目标应遵循的主要原则。

      (2)试根据这些原则,分析为什么B停售站台票的规定会引发强行闯站?

      33.取消暂住证使公民的迁徙多了一分尊严

      我国1954年宪法载入了迁徙自由。但其后国务院却先后发布了《关于建立经常户口登记制度的指示》、《关于防止农村人口盲目外流的指示》等规章制度,1958年,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规定,“公民由农村迁往城市,必须持有城市劳动部门的录用证明、学校的录取证明,或者城市户口登记机关的准予迁入证明。”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又规定,如果公民进入本人户藉所在地之外的城市居住,则需要办理居住地的暂住证。

      暂住证在实行过程中出现了诸多弊端。对于不少中国人来说,暂住证这三个字凝结着哀与伤、怕与痛。时隔多年,人们仍能记起,“只因没有暂住证,民工在被收容途中2 死1伤”一类的新闻;一些人被相关部门随性查验暂住证,进而被刁难、被虐待的事情时有发生。而相关部门的一些工作人员则从此发现了一种利用管理暂住证的权力进行寻租的机会。

      随着改革的深入,中央审议通过了《关于全面深化公安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及相关改革方案。方案决定:扎实推进户藉制度改革,取消暂住证制度,全面实施 居住证制度,建立健全与居住年限等条件相挂钩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

      取消暂住证,意味着公民迁徙不再需要办理暂住证;也意味着一些人从此不能再凭借当年的那种合法权力,叫嚣乎东西,隳(huī)突乎南北。暂住证的废除,让公民多了一份底气,多了一分尊严。

      按照中央部署,不断扩大向居住证持有人提供公共服务的范围,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今后的努力方向。每个中国人的梦想一定有交集,比如实现迁徙更便利,享受的公共服务更平等。要每个公民脸上都洋溢着从容,都写满尊严,取消暂住证只是第1步。

      (1)简述公共政策终结的方式。

      (2)结合本案例,从政策终结的作用这一视角分析取消暂住证制度的意义。

    上一篇:全国2017年4月自考《西方政治制度》真题与答案
    下一篇:全国2017年4月自考《组织行为学》真题与答案

  • 贵州自考网便捷服务
  • 贵州自考考生微信交流群

    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资深老师进行交流、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