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贵州自考网!  今天是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串讲笔记 >

贵州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七)

2018-11-12 16:17来源:贵州自考网

(二)质量互变规律

1、质、量、度

世界上的事物都有一定的质。质是指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世界上的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正是因为各种事物都具有自身特定的质。

质和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特定的质就是特定事物的存在本身。不同的事物具有不同的质,质改变了,原有事物就不存在了,而变成其他事物。事物的质是通过属性表现出来的。质是事物的内在规定,属性是质的外在表现。属性是一事物和他事物发生联系时表现出来的质。

事物不仅有质的规定性,而且还有量的规定性。量是指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以及事物构成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事物的量是多方面的。量的规定性与事物的存在不是直接同一的。同一事物可以有不同的量,量的变化只要不超过一定的范围,就不会改变事物的质。

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质和量是互相依赖、互相制约的。一方面,质是量的基础,规定着量的活动范围。另一方面,质总是一定量的质,量也制约着质。这种质和量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充分体现在度中。

度是指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限度(或范围、幅度),它体现着质和量的统一。度的两端都存在着极限或界限,叫做关节点或临界点。关节点就是一定的质所能容纳的量的活动范围的最高和最低界限。事物的量在度的范围内发生变化,事物的质保持不变,量变突破关节点,超出这个范围,事物的质就发生变化。例如,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度就是O~C-l00℃,0℃和100%:就是它的两个关节点,在这个幅度内,水保持它自身不变。如果超出这个范围,水就失去自己液体状态的物理的质,而变成冰或水蒸气。

掌握事物的度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认识_L,只有把握了事物的度。注意决定质的数量限度,才能准确地认识事物的质。在实践上只有把握了事物的度,才能提出指导实践活动的正确准则,。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或不及。当需要保持事物的相对稳定性时,人们要设法使其量变不超出度的范围。所谓注意分寸、‘’掌握火候、适可而止、过犹不及等等,都是要求在实践中坚持适度原则。

2、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

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变化的两种状态。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量的变化表现为微小的、不显著的变化,是在度的范围内的延续和渐进。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足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质变表现为根本性的、显著的突变,是对原有度的突破,是事物渐进过程的中断。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是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

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

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以量变为前提和基础。没有一定的量变,就不会发生质变。这是因为:首先,质变必须有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量变只有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突破度的界限,引起事物的质变。其次,质变必须由量变规定其性质和方向。在事物的量变过程中,存在着两种相反的量变的彼此较量。两种相反力量的此消彼长,不仅是质变的基础,而且决定着质变的性质和方向。

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单纯的量变不会永远持续下去,量变达到一定的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第三,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一方面,质变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结束在旧质基础上的量变,为在新质的基础上的量变开拓道路。另一方面,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阶段性和局部性的部分质变。阶段性部分质变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未变,而比较次要的性质发生了变化,使事物的发展显现出阶段性;局部性部分质变是指事物全局性质未变,而某些局部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的运动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都是量变和质变相互转化的过程。事物的运动发展是在一定质的基础上进行的,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引起质变,质变又引起新的量变。

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割裂二者的统一,就会导致激变论或庸俗进化论。激变论只承认质变,否认量变。19世纪法国科学家居维叶认为,有机界的变化是由于突然性的灾变所引起的,通过这种灾变,一些由某种神迹创造的新物种代替了旧物种。激变论在社会政治上表现为冒险主义,认为社会革命无须经过积蓄革命力量的准备阶段,幻想通过突然的冒险活动取得革命胜利。庸俗180进化沦只承认量变,否认质变。19世纪下半期出现的南俗进化论,对生物的进化作了庸俗歪曲的解释,认为生物的进化只有量的渐进,没有质的飞跃。庸俗进化论在社会政治上表现为改良主义,主张社会的发展只能通过一点一滴的改良,反对通过社会革命对旧的社会制度进行根本的变革。激变论和庸俗进化论都是错误的。

质量互变规律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过程中,把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同有步骤、分阶段地踏实苦干、稳步前进的精神结合起来,反对急躁冒进、急于求成。否则会欲速则不达,得到事与愿违的结果。

(三)否定之否定规律

1、辩证的否定

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肯定方面是指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即肯定这一事物是它自身而不是他物的方面。否定方面是指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即破坏现存事物使它转化为他物的方面。任何事物都是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统一体。如果没有肯定方面,事物就不能存在;如果没有否定方面,事物就失去了变动性而成为僵死的东西。当肯定方面处于支配地位时,事物保持其原有的性质和自身的存在;一旦否定方面取得了支配地位,事物就会丧失其原有的性质而发生质的变化。

肯定和否定是事物内部两个相反的方面,它们又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肯定和否定相互依存。离开了肯定没有否定,离开了否定也没有肯定。另一方面,肯定和否定相互渗透。肯定中包含着否定。例如,在生物学上,假设生命是肯定,死亡就是对生命的否定,生命正是在不断产生又不断排除死亡因素的过程中发展的,生命中就包含着死亡。否定中包含着肯定,例如,在化学上,分解是对化合的否定,水分子分解为氢原子和氧原子的过程,也就是氢原子化合为氢分子、氧原子化合为氧分子的过程,分解中就包含着化合、,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就是建立在对肯定和否定辩证统一的理解的基础之上的

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的、革命的本质。马克思说: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火亡的理解;辩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足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米说,它足批判的和革命的。④在辩证法看来,任何事物都不是永恒的、绝对的,总是要被否定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推动力量。

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是:

第一,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即通过事物内部矛盾而进行的对自身的否定。否定不是单纯外力作用的结果,而是通过事物内部否定方面战胜肯定方面来实现的。事物正足通过这种自我否定而实现自身运动、自我发展。

第二,辩证的否定具有两个重要特点:其一,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事物的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事物的这种质变,只有经过否定才能实现。没有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就没有事物的发展。其二,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是在旧事物中孕育生长起来的,它对旧事物的否定不足简单的全盘否定,而是有所保留的否定,即保留旧事物巾某些积极的东西于自身之中,并把它发展到新阶段。因此,新旧事物通过否定的环节而联系起来。

第三,作为发展环节和联系环节之统一的辩证否定是扬弃……扬弃就是既克服又保留。新事物既克服旧事物中消极的东西,又保留旧事物中的积极成果。克服是对旧事物的质的根本否定,它在新…事物之间划出一条确定的界限,因而体现着事物发展中的非连续性;保留则是对旧事物中积极的东西的汲取,体现着事物发展的连续性;辩证的否定是包含着肯定的否定,是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竖持辩证的否定观,就要对一切事物采取分析的态度,否定什么和肯定什么,批判什么和继承什么,都要从实际出发,进行具体分析,反对不加分析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要采取批判地继承的态度。中华民族有悠久的历史,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我们必须继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创造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当然这种继承只能是有批判的继承,批判和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做到推陈出新、古为今用。既要反对全盘肯定传统文化的复古主义,又要反对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对于外国文化,要采取有分析、有选择、有批判的借鉴和吸收的态度。要以博大的胸襟和开放的视野,大胆吸收外国文

明中的一切优秀成果。邓小平说: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①与此同时,又要批判和抵制外国资产阶级腐朽的、没落的东西。对于外国文化,既不应全盘照搬,也不应一概排斥,而应立足于中国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吸纳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建立既能体现现代世界文明水准又有自己民族特点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体系。

2、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事物的辩证否定不是一次完成的。事物最初是肯定因素占据主导地位,事物处于肯定阶段。矛盾进一步展开,否定因素战胜肯定因素取得主导地位,于是事物发生质变,这时事物的发展由肯定阶段进到否定阶段。新事物内部的否定方面经过斗争,对否定阶段再一次否定,使事物进入否定之否定阶段。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基本内容是:事物的发展经过两次辩证的否定,由肯定阶段到否定阶段,再到否定之否定阶段,从而使事物的发展表现为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过程。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厂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发展到否定之否定阶段,克服了前两个阶段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保留了前两个阶段的积极因素,又增加了更高级的新内容,从而使事物在自己运动中得到充分发展和完善,因而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具体道路是曲折的。事物经过两度否定,否定之否定阶段与肯定阶段都作为否定阶段的对立面而出现,会有某些相似之处。这样,否定之否定阶段重复肯定阶段上的某些特征,仿佛是向出发点回复。因而使事物的发展过程呈现出周期性。否定之否定阶段既是前一周期的终点,同时又是下一个周期的起点。事物的发展,就是一个周期接着一个周期,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样事物的发展就表现为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事物发展的具体道路是曲折的还由于:新事物战胜旧事物是一个反复斗争的过程;某些偶然原因的出现,使事物的发展出现暂时的倒退。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如果割裂了二者的统一,会导致循环论和直线论的错误。循环论片面夸大事物发展曲折性、回复性的一面,把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都看作是简单的周而复始,从根本上否认了事物运动变化的前进性。直线论忽视或否认事物发展道路的曲折性,把发展的道路看成是笔直又笔直的。这两种观点都是形而上学的错误观点。

否定之否定规律是世界联系与发展的普遍规律,它带有很大的总括性,它的作用要在一个较长的过程中,在事物的发展完成一个周期(即经过两次否定、三个阶段)时,才能完整、充分地显示出来。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具体地分析事物的发展过程,千万不能把否定之否定规律当作单纯的证明工具,不能把它当成僵死的公式,形式主义地到处乱套。

把握否定之否定规律,坚持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原理,对我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要坚信社会主义的前途是光明的,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没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要被一时的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因暂时的挫折而动摇。其次,要准备走曲折的路,有克服各种困难的精神准备。要充分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保持清醒的头脑,准备克服各种困难,在曲折斗争中开辟前进的道路。

上一篇:贵州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六)

下一篇:贵州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八)